第一卷:人间蒸发 第2章雾里看花(1 / 2)

加入书签

“所谓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就算仅仅只是在证否,那也是一种胜利。 第五正,你以专案组的身份来此办案,所想要表达的,应该不止这些才对。” 面对第五正这种以退为进的应对策略,龚天禄也不想让场中的局面最终演变为一场意气之争,在部分肯定了第五正的办案意义之后,便催促其继续往下说。 “龚所长误会了,我并不是想要陈诉什么意气之争,而是为了表达另外的一种观点: 失踪案低刑事犯罪率可以说是一种惯性思维,一起失踪案若是找不出任何刑事犯罪的可能,接下来就会让家属自行寻找,并被列为陈案积案,等待失踪人员回归之后自行撤案。 如果有一个凶手,正是借助着我们的这种思维惯性,将一起杀人藏尸案伪装成为普通的离家出走失踪案,那又当如何呢?” 此言一出,立马让整个会议室变得落针可闻。城南派出所的四人,全都产生了一种如芒在背的感觉。 若是真有一名狡猾的杀人凶手将杀人藏尸案伪装成为了普通的离家出走失踪案,那这件事情的严重性就已经不言而喻了! 这不仅是对法律的一种践踏,更是对整个警察系统的一种挑衅! 不过,这种震惊来得快,去得更快。因为正如第五正所说的那样,它仅仅只是一种假设和可能性。 “第五正。就算你说的这种肯能性再大,它也仅仅只是一种可能性而已。就算再加上警察的责任心想要去证否,那也仅仅只是对于一种可能性的践行。 若是你不能拿出一些实质性的证据,那说什么都是白说。” 反应过来的懂哥罗乐河虽然对第五正的脑洞有些叹服,但他并不会因为这种莫须有的可能性而被完全说服。 试想哪些家中出现失踪人员的老百姓,在事实未明之前,他们那一个不觉得自己的亲人是遭难了呢? 警察办案讲求的是人证物证具在,才能对一个案件进行最终的定性。如今第五正的这个论断虽然惊奇,但是论证却并不充足。 罗乐河口风之中的不信任,第五正已经完全听了出来,意料之中的质问,按部就班的应对就可以了。 “在一般的民事失踪案件之中,多为家庭和情感纠纷所导致的离家出走;至于刑事失踪案件,则或多或少会留下一定的线索和证据。 例如说妇女儿童的拐卖,都有一个踩点、试探和接触的过程,这一过程通常都会留下监控视频证据或者是目击证据。 就算是被骗去打黑工、干传销,其个人通讯工具和聊天软件之中也会留下相应的证据,其交通记录之中也会留下相应的线索。 这些后期失去线索的失踪案,都是渐发式的失踪案件,从失踪到彻底行迹全无,是有一个过程的。 但是对于我所关联的这一系列失踪案,其失踪者就像是人间蒸发了一般。 不仅在城内的监控视频之中找不到任何的线索,在离城的各个关键路口也找不到丝毫的线索。 这种仿佛像是被凭空删除了一般的断层式失踪,就是其中最大的疑点和共通性。 不管怎么调查,这些失踪的人员就像是在某一天的某一刻,突然在他所在的那座城市人间蒸发了一般。 这种诡异的现象,要么是闲得无聊去作死,避过了大部分的监控直接离家出走了,要么就是有人刻意的避过了所有的监控,将这些失踪人员全给绑架劫持,并让其彻底人间蒸发了。 基于这种干净中透露着几许邪门的湮灭式失踪,且同类案件的数量众多,我个人更加倾向于后者。 有一个犯罪团体,借由普通失踪案的外衣,在干着杀人藏尸的勾当。” 此时此刻,第五正终于抛出了自己的第一个论点。 此言一出,在场人员又是一惊。这种人间蒸发式的失踪听起来确实十分的诡异,连续发生六起,更是让人忍不住的按照第五正的思路继续往下猜测。 “如今人人都知道天眼系统的存在,若是想要存心避开监控,也不是不可能。 另外,你所说的这种人间蒸发式的消失,其实也可以理解为查案查到一个特定节点的时候,所有的线索都中断了。 这种线索突然断绝的情况,只能说可疑,却并不罕见,也并不能作为定性刑事案件的必要条件。” 听了半天的李文兴也出声反驳了一句,可谓是一针见血,将第五正瞬间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 在中队长李文兴强辩了这么一句之后,第五正在曾雅言和罗乐河的脸上看到了一瞬间的惊讶情绪,随后便是沉思的凝重神色。 这样的情绪波动,说明他们刚刚已经被“人间蒸发式”的共通性给说动了。只是由于中队长李文兴的经验更充足,他们才再次倒向了怀疑的对立面。 “除了这一个共通性以外,这些失踪案的失踪人员还有一个共通性,他们都因为自身的道德缺失而引起过一定的社会舆论风波。 b市的失踪人员黄贵,专门用假币骗老人的钱财, c市的失踪人员李茶,恶意差评,导致外卖小哥压力山大自杀, d市的失踪人员朱卫,欺压上门女婿,导致上门女婿被送入精神病院, e市的失踪人员杜涛,卖假药导致数人落下终身残疾, f市的失踪人员李红艳,骗婚老实人,婚内出轨怀上其他人孩子。 还有就是本市的网红失踪案,其中的失踪人员李小晴,在传闻中就是一个善于用自己的美色骗取舔狗钱财的拜金女。 人不可能同时踏入一条河流两次,若说人间蒸发式的失踪还仅仅只是一种巧合共性的话,那么在这个巧合之上再加上一个具有犯罪动机的共性,那就很值得人去深思和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